起名字典:“顿”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顿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dùn | 五行 | 火 |
部首 | 页 | 部首笔画 | 6 |
是否常用 | 是 | 康熙笔画 | 13 |
五笔 | GBNM | 简体笔画 | 10 |
顿字的取名寓意:
顿字总体寓意是顿字是起名常用文字,并且多用于男性。
带顿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顿安火土 顿宕火火 顿开火木 顿明火火 顿然火金 顿扬火火 顿颐火土 广顿木火 牛顿木火 仆顿水火 朱顿木火女名:
带顿字的相关成语:
与顿字相关的诗词:
与顿字同部首的文字:
与顿字同五行的文字:
顿字的字源演变:


顿字的基本解释:
顿 (頓) dùn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次:三顿饭
古同“钝”,不锋利
姓
笔画数:10; 部首:页; 笔顺编号:1525132534
顿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dùn]“顿1”的繁体字。(1)以首叩地。
(2)指点头动作。
(3)以足跺地。
(4)以物触地;把一物猛地下放而碰撞另一物。
(5)叩击;敲打。
(6)顿仆;跌倒。
(7)从高处往下行。
(8)毁坏;败落。
(9)疲劳,乏力。
(10)撤除;舍弃。
(11)排遣,消除。
(12)抖动;振动。
(13)整顿;顿而使齐。
(14)挣;甩。
(15)停顿,停止。
(16)住宿;驻屯。
(17)留,逗留。亦谓较长时间的居留,滞留。
(18)宿食之所;馆舍。
(19)指宿食所需之物。
(20)放置。
(21)昏乱。
(22)佛教语。顿悟。
(23)佛教语。顿教的省称。
(24)书法和绘画的技法之一。
(25)指句子中按语气应稍稍停顿的地方。
(26)指诗歌的音组。
(27)顿时,立刻。
(28)同时;一下子。
(29)全;全部。
(30)绝然。
(31)量词。次数。一次称一顿(用于饭食)。
(32)量词。回数(用于动作)。
(33)通“鈍”。不锋利。
(34)谓使不锋利。
(35)通“扽”。
(36)通“敦”。参见“頓頓”。
(37)通“逡”。
(38)用同“燉”。
(39)用同“躉”。
(40)古国名。在今河南商水北。后为陈所迫南迁,在今项城西南。公元前496年灭于楚。
(41)姓。汉代有顿子献。见《三国志·魏志·华佗传》。[②][dú][《廣韻》都困切,去慁,端。]“顿2”的繁体字。
顿字的笔顺读写:
横折竖折横撇竖折撇捺顿字的相关书法:




顿字的说文解字:
【卷九】【頁部】 编号:5628 頓,[都困切 ],下首也。从頁屯聲。顿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字部】 頓;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410第45(点击查看原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說文】下首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又【博雅】頓,僵也。 又【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又【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又【增韻】次也。又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又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又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又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又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又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又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註】故頓子國。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又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又【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又【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考證:〔【釋名】頓,僵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曹植·七啓】頓綱縱綱。〕 謹照原文頓綱改頓網。〔【春秋·僖二十五年】楚子圍陳,納頓子于頓。〕 謹据經文楚子改楚人。顿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