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鐃”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鐃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náo | 五行 | |
部首 | 釒 | 部首笔画 | 8 |
是否常用 | 否 | 康熙笔画 | 20 |
五笔 | QFFQ | 简体笔画 | 20 |
鐃字的取名寓意:
鐃字总体寓意是带鐃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女名:
带鐃字的相关成语:
与鐃字相关的诗词:
与鐃字同部首的文字:
与鐃字同五行的文字:
鐃字的字源演变:


鐃字的基本解释:
鐃 náo 见“铙”笔画数:20; 部首:釒; 笔顺编号:34112431121121121135
鐃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náo][《廣韻》女交切,平肴,娘。]“铙1”的繁体字。(1)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青铜制,体短而阔,有中空的短柄,插入木柄后可执,原无舌,以槌击之而鸣。三个或五个一组,大小相次,盛行于商代。《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郑玄注:“鐃,如鈴,無舌,有秉,執而鳴之,以止擊鼓。”贾公彦疏:“進軍之時擊鼓,退軍之時鳴鐃。”又《夏官·大司马》:“鳴鐃且卻,及表乃止。”郑玄注:“鐃所以止鼓,軍退,卒長鳴鐃以和衆鼓人,爲止之也。”《宣和博古图》有汉舞铙,其形上圆下方,下作疏棂,中含铜丸谓之舌,鼓动有声,为乐舞时所用。
(2)一种打击乐器。形制与钹相似,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大小相当的铙与钹,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馀音较长。
(3)通“磽”。恶,坏。[②][nào][《集韻》女教切,去效,娘。]同“撓1”。“铙2”的繁体字。扰乱。
鐃字的笔顺读写:
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横竖横横竖横横竖横横撇折鐃字的说文解字:
【卷十四】【金部】 编号:9334 鐃,[女交切 ],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从金堯聲。鐃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鐃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鐃;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321第30(点击查看原图)【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呶。【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釋名】鐃,聲鐃鐃也。【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又奏樂所用也。【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又與譊通。【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按風俗通作譊。 又【集韻】【正韻】女敎切,與橈同。【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鐃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