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通”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通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tòng | 五行 | 火 |
部首 | 辶 | 部首笔画 | 3 |
是否常用 | 是 | 康熙笔画 | 14 |
五笔 | CEPK | 简体笔画 | 10 |
通字的取名寓意:
通字总体寓意是带通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员通土火 圆通土火 宝通金火 博通水火 道通火火 冠通木火 广通木火 和通水火 亨通水火 涥通火 华通土火 怀通水火 桓通木火 吉通木火 径通木火 栵通火 劦通火 鎏通金火 路通火火 贸通水火 明通火火 乃通火火 念通火火 少通金火 世通金火 顺通水火 通成火金 通达火火 通发火水 通刚火金 通国火土 通海火水 通豪火水 通吉火木 通江火水 通静火金 通来火火 通礼火火 通葡火木 通清火水 通衢火木 通全火火 通途火金 通勋火土 通源火水 通章火火 通智火火 文通水火 孝通水火 亚通土火 依通土火 智通火火 子通水火女名:
带通字的相关成语:
与通字相关的诗词:
与通字同音的文字:
与通字同部首的文字:
与通字同五行的文字:
通字的字源演变:



通字的基本解释:
通 tōng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笔画数:10; 部首:辶; 笔顺编号:5425112454
通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tōng][《廣韻》他紅切,平東,透。](1)到达;通到。
(2)通行;没有阻塞可以通过。
(3)流通;交换。
(4)共用;互通。
(5)往来;交好。
(6)串通;勾结。
(7)开辟;疏通。
(8)谓开设;设置。
(9)连接;连通。
(10)指连同。
(11)通奸。
(12)施行;实行。
(13)通报,传达。
(14)叙说;陈述。
(15)畅达;顺畅。
(16)指言语或文章通顺、流畅。
(17)懂得;通晓。
(18)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
(19)通情达理。
(20)显达;亨通。
(21)透彻。
(22)谓透露。参见“通風”。
(23)整个;全部。
(24)合计;总计。
(25)共同的;通常的。参见“通義”、“通稱”、“通則”。
(26)粪,马粪。
(27)古乐器名。
(28)同,相同。
(29)通假。
(30)捅;戳。
(31)谓整理使通顺。
(32)量词。击鼓的一个段落。
(33)量词。用于文章、文件、书信。
(34)量词。用于器物。
(35)量词。用于动作。
(36)象声词。
(37)副词。皆;共。
(38)古代土地区划单位。
(39)古州名。(1)西魏置。在今四川省达县。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四·夔州府》。(2)五代後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市。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五·扬州府》。(3)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俗称北通州。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直隶二·顺天府》。
(40)姓。
通字的笔顺读写:
折捺竖折横横竖捺折捺通字的相关书法:




通字的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 编号:1133 通,[他紅切 ],達也。从辵甬聲。通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通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辵字部】 通;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58第04(点击查看原图)〔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考證:〔【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又爾雅無釋歲今省。〔【白虎通】班彪著。〕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謹按語出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法志。〔又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通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