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貉”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貉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háo | 五行 | 水 |
部首 | 豸 | 部首笔画 | 7 |
是否常用 | 否 | 康熙笔画 | 13 |
五笔 | EETK | 简体笔画 | 13 |
貉字的取名寓意:
貉字总体寓意是带貉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女名:
带貉字的相关成语:
与貉字相关的诗词:
与貉字同音的文字:
与貉字同五行的文字:
貉字的字源演变:



貉字的基本解释:
貉 hé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貉 háo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貉 mò 古同“貊”①
笔画数:13; 部首:豸; 笔顺编号:3443533354251
貉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hé][《廣韻》下各切,入鐸,匣。]亦作“狢1”。亦作“貈1”。兽名。外形似狐,毛棕灰色。穴居于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昼伏夜出,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等。是一种重要的毛皮兽。现北方通称貉子。[②][háo]亦作“貈2”。见“貉2子”、“貉2絨”。[③][mò][《廣韻》莫白切,入陌,明。]同“貊1”。(1)古代北方部族名。
(2)北方古国名。[②][mà][《集韻》莫駕切,去禡,明。]通“禡1”。古代军中祭名。
貉字的笔顺读写:
撇捺捺撇折撇撇撇折捺竖折横貉字的说文解字:
【卷九】【豸部】 编号:6093 貉,[莫白切 ],北方豸穜。从豸各聲。孔子曰:“貉之爲言惡也。”貉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豸字部】 貉;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201第13(点击查看原图)【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本作貈。【正字通】貉似貍,銳頭,尖鼻斑色,毛深厚溫滑,可爲裘。【墨客揮犀】貉狀似兔,性嗜紙,人或擊之,行數十步,輒睡,以物擊竹警之,乃起,旣行復睡。【詩·豳風】一之日于貉。【箋】往搏貉,以自爲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貉踰汶則死。【淮南子·修務訓】貛貉爲曲穴。 又蟲名。【爾雅·釋蟲】國貉蟲蠁。【註】今呼蛹蟲。 又【廣韻】下各切,音涸。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莫白切,音陌。【說文】北方豸種。【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九貉。又【秋官·貉隷註】征東北夷所獲,選以爲役員。【公羊傳·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註】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稅二十而取一。 又【爾雅·釋詁】貉,縮綸也。【註】綸,繩也。謂牽縛縮貉之。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爾雅·釋詁】靜也。 又【集韻】【正韻】莫駕切。同禡。【周禮·春官·肆師】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爲位。【註】貉,師祭也。【爾雅·釋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禮》作貉。貉又爲貊字,古今之異也。考證:〔【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 謹照原文八貉改九貉。貉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