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言”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言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yán | 五行 | 木 |
部首 | 言 | 部首笔画 | 7 |
是否常用 | 是 | 康熙笔画 | 7 |
五笔 | YYYY | 简体笔画 | 7 |
言字的取名寓意:
言字总体寓意是带言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超言金木 佳言火木 嘉言火木 谨言木木 靖言金木 启言木木 巧言木木 群言木木 仁言木木 善言金木 释言金木 司言金木 忘言水木 悟言木木 言德木火 言文木水 言信木金 言志木火 正言金木 主言金木 庄言金木 浩言水木 若言木木 嘉言火木 力言火木 兴言水木 永言土木 谔言木木 敢言木木 昊言火木 浩言水木 互言水木 季言木木 家言土木 謇言木木 荐言木木 践言火木 俊言火木 乐言火木 力言火木 立言火木 莨言木木 醽言木 鲁言火木 明言火木 默言水木 喃言火木 讷言火木 庆言木木 诠言木木 若言木木 施言金木 书言金木 王言金木 文言水木 武言水木 笑言金木 兴言水木 修言金木 巽言火木 言伯木水 言博木水 言崇木金 言昊木火 言军木木 言蹊木木 言甚木金 言顺木水 言午木火 言章木火 谚言木木 永言土木 哲言火木 诤言火木 知言火木 中言土木 卓言火木 子言水木 左言火木女名:言心木火 言文木水 言心木火 诗言金木 姝言金木 婉言土木 雪言水木 言川木水 言慈木金 言迪木火 言彤木火 言妍木火
带言字的相关成语:
与言字相关的诗词:
与言字同音的文字:
与言字同部首的文字:
与言字同五行的文字:
言字的字源演变:




言字的基本解释:
言 yán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恘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姓
行 笔画数:7; 部首:言; 笔顺编号:4111251
言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yán][《廣韻》語軒切,平元,疑。](1)话;言语。
(2)专指责备之言;谤言。《易·需》:“小有言。”孔颖达疏:“雖小有責讓之言,而終得其吉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卻宛之難,國言未已。”杨伯峻注:“國言,國人之謗言。”一说,言,通“愆”。指过失。见闻一多《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或专指善言。
(3)指一个字或一句话。
(4)借指书;著作;文章。
(5)代称诗篇;歌辞。
(6)学说;主张。
(7)政令;号令。
(8)说;说话。
(9)谓论,谈论。
(10)表达。
(11)记载。
(12)问。
(13)告知;告诉。
(14)号召。
(15)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16)誓言;约言。
(17)指古代臣对君的呈文。
(18)嫌隙。
(19)离间。
(20)料想;知道。
(21)喻指鸣叫。
(22)犹然;焉。多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
(23)连词。犹而。
(24)犹于。
(25)助词。无义。
(26)通“訊”。军中通讯问之人,指间谍之类。
(27)通“音”。声音。
(28)通“”。大箫。
(29)古地名。
(30)姓。春秋有言偃。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②][yàn][《集韻》牛堰切,去願,疑。]
(1)诉讼。
(2)通“唁”。慰问。[③][yín][《集韻》魚巾切,平諄,疑。]通“誾1”。参见“言3言”。
言字的笔顺读写:
捺横横横竖折横言字的相关书法:




言字的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 编号:1470 言,[語軒切 ],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聲。凡言之屬皆从言。言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言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言; 康熙笔画:7; 页码:页1146第01(点击查看原图)〔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又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 又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又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又【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又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从口,聲。,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證:〔【論語】食不言。〕 謹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禮·春官】【註】言問其不知法度者。〕 謹照原文不知改不如。言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