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典:“行”字起名寓意解析大全
汉字寓意搜索:
行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 | háng | 五行 | 水 |
部首 | 行 | 部首笔画 | 6 |
是否常用 | 是 | 康熙笔画 | 6 |
五笔 | TFHH | 简体笔画 | 6 |
行字的取名寓意:
行字总体寓意是行字是起名常用文字,并且多用于男性。
带行字的名字推荐:
男名:侣行火水 儒行金水 善行金水 尚行金水 正行金水 志行火水 荣行木水 志行火水 朝行金水 行昌水金 行刚水金 行海水水 行行水水 行航水水 行健水木 行金水金 行空水木 行民水水 行天水金 行文水水 行武水水 行洋水水 行宜水木 行之水火 行舟水金 筕行水 纪行木水 健行木水 践行火水 景行木水 科行木水 朗行火水 乐行火水 里行火水 力行火水 立行火水 连行火水 另行火水 劢行水水 泥行水水 频行水水 千行金水 虔行木水 倾行木水 却行木水 荣行木水 若行木水 慎行金水 时行金水 树行木水 思行金水 宋行金水 隋行金水 天行金水 徒行火水 维行土水 卫行土水 位行土水 孝行水水 鑫行金水 也行土水 一行水水 毅行木水 银行金水 永行土水 阅行土水 振行火水女名:
带行字的相关成语:
与行字相关的诗词:
与行字同五行的文字:
行字的字源演变:




行字的基本解释: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可以:不学习不行
能干:你真行
将要:行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姓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止言 笔画数:6; 部首:行; 笔顺编号:332112
行字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xíng][《廣韻》户庚切,平庚,匣。](1)(又读háng)道路。
(2)(又读háng)路程。
(3)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4)行走。
(5)(车船)行驶。
(6)运行。
(7)谓围棋下子。
(8)疏通,疏浚。
(9)流动;流通。
(10)流行;流传。
(11)传布;散布。
(12)谓斟酒。
(13)出游。
(14)行装。
(15)去;离开。
(16)引申为去世。
(17)葬。
(18)出嫁。
(19)前往。
(20)返还。
(21)经历。
(22)做;从事某种活动。
(23)行动。
(24)实施。
(25)使用;行使。
(26)赏赐;给予。
(27)谓兼摄官职。
(28)能干。
(29)可以。
(30)副词。将,将要。
(31)副词。又,也,再。
(32)副词。辄;即。
(33)副词。正;方。
(34)乐曲。
(35)古诗的一种体裁。
(36)汉字字体的一种,即行书。
(37)旧时官吏判文牍,于可行之事,例在文尾署“行”字,以示照准施行之意。盖始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此前,不论内批、三省批答或六部批答一律用“依”字。周必大奏请六部批答改用“行”字,以严上下之别。奉旨允行。遂相沿成制。参阅宋周必大《论依字》、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
(38)官名。即行人。
(39)路神名。即行神。
(40)(又读héng)佛教语。戒行,指学佛学道的人遵守戒律刻苦修道的行为。
(41)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
(42)姓。汉有行巡。见《後汉书·光武帝纪下》。[②][xíng][《廣韻》下更切,去映,匣。]
(1)行为。
(2)品行;德行。
(3)巡视。
(4)行踪,事迹。参见“行2迹”。[③][háng][《廣韻》胡郎切,平唐,匣。]
(1)军队的行列。
(2)泛指人或物排成的行列。
(3)排列。
(4)用长的针脚将棉絮等活计连缀起来。
(5)古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6)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称职业。
(7)店铺;商行。
(8)器物质量差、不坚实。
(9)犹言这里、那里。表示处所,多用于称谓后面。
(10)们;等。指人,表示复数。
(11)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④][háng][《廣韻》下浪切,去宕,匣。]
(1)辈分。
(2)排行。[⑤][hàng][《廣韻》下浪切,去宕,匣。]刚强貌。参见“行5行”。[⑥][héng]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6望”、“道行”。
行字的笔顺读写:
撇撇竖横横竖行字的相关书法:




行字的说文解字:
【卷二】【行部】 编号:1265 行,[戶庚切 ],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行字的说文解字图片:

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行字部】 行; 康熙笔画:6; 页码:页1108第31(点击查看原图)【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考證:〔【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雞犬。〕 謹照原文雞犬改犬雞。〔【杜甫詩】豈知吾甥不流宕。〕 謹照原文豈知改豈如。行字的康熙字典原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